您现在的位置 - 天道人心网 > 毛泽东思想 >
人民心中的毛泽东
文章来源:
毛泽东,时代的巨人。
他为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所建立的不朽功勋,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的。
在革命斗争中,无论是政治的或军事的,国内的或国际的,毛泽东十分重视掌握时机这个问题。
毛泽东的尊师情结
毛泽东尊师敬师的感人事迹举不胜举,对教育和引导过自己的老师,他都始终如一地敬重、报答。他曾对张干诚挚地说:“‘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’,我这样的‘寸草心’,是怎么也难报答尽老师‘三春晖’的啊”
尊师,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的古训名言,“天地君亲师”,都说明了对“师”的尊重和崇敬程度,而“欺师灭祖”则被视为人神共愤罪不可恕的最大恶行。毛泽东身居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位仍不忘师恩,为世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。
毛泽东“最敬佩的老师”
徐特立是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老师,比毛泽东长16岁,他只有六年半学历,靠自学而精通古文、历史、地理和数学等知识。他的生活作风和治学方法对毛泽东有很深的影响。后来,徐特立积极投身革命,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在中央苏区和延安一直从事革命教育工作,为无产阶级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。毛泽东称徐老是他“最敬佩的老师”,对他敬如长辈。
1937年2月1日,是徐特立60岁的生日。1月30日,在延安各界为徐特立举行60寿辰庆祝大会的前一天,正忙于制定抗日救国大计的毛泽东,怀着对师长的尊敬心情,写了一封感情真挚的信给徐特立,为他祝寿。这封信充分肯定了徐特立“革命第一、工作第一、他人第一”的高尚品德。并说:“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,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,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。”这句话成为中国几代人尊师敬师的至理名言。建国之初,毛泽东尽管政务十分繁忙,仍忘不了他与徐特立之间的师生情谊。一次,毛泽东特地派人来到徐特立的住所,邀请他到中南海家中吃饭。席上,还专备了几样家乡风味的菜肴招待老师——一碗湘笋,一盘青椒,这是两人都爱吃的。毛泽东抱歉地说:“徐老,请你来,没有好菜吃。”徐老笑着说:“人意好,水也甜嘛!”主席要让老师坐上席,徐老说:“你是全国人民的主席,应该坐上席。”毛泽东马上说:“您是主席的老师,‘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’,您更应该上坐。”硬是让徐老坐了上席。毛泽东见老师穿着还像当年那样简朴,就将自己身上穿的一件呢子大衣脱下来送给老师,说是以表学生心意。徐特立接衣在手,激动不已。毛泽东是人民的领袖,可又是个极富感情的人。他敬老尊贤,像今天这样无微不至地关怀自己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那还是胡宗南大举出兵进攻陕北之际,毛泽东为了徐特立的安全,让他先撤离延安,他自己则率数万人马与20万敌军周旋。当徐特立离延时,毛泽东亲自去送行话别。当时,毛泽东检视徐特立的行李准备情况,发现没有热水瓶,立即命令工作人员从他仅有的两只热水瓶中拿来一只,送给了徐特立……徐特立想到这些,不禁老泪纵横,唏嘘有声。
毛泽东尊师敬师的感人事迹举不胜举,对教育和引导过自己的老师,他都始终如一地敬重、报答。他曾对张干诚挚地说:“‘谁言寸草心,报得三春晖’,我这样的‘寸草心’,是怎么也难报答尽老师‘三春晖’的啊”。